以身入局的邓子越。
贫苦卖菜赎女儿的老金。
雨中杖毙的赖名成。
一个真正优秀的电视剧,并不是某一角色某一段剧情出彩。
而是全剧组都在用心,对观众抱有最基本的尊重。
虽说比起第一部,第二部少了些“爽感”和剧情上的不合理。
却依旧没有辜负观众的期望。
就是这一个个配角用心地演绎。
才得以让《庆余年》这个IP,在第一季播出五年后依旧能够称王。
而其中,值得一提的角色,还有一位。
叶灵儿之父“叶重”。
作为一名武将,叶重一出场就自带了一股“压迫感”。
而和范闲简简单单地两句话。
就又表明这个角色并不是简单的“武力值高”。
你看他,是不是有些眼熟。
没错。
饰演叶重的演员,正是当年《机灵小不懂》里帅气逼人,让人又爱又恨的“宁王”沈晓海。
而凭借叶重再度翻红的沈晓海,也为内娱演员,提了一个“醒”。
除此之外,他还是《倩女幽魂》中的“金光”。
《大唐游侠传》中的“王龙客”。
《陈情令》中的“金光善”。
每一个角色,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甚至还曾被评为“内地反派小生头牌”。
由此可见沈晓海的演技和实力之深厚。
可出道三十多年,为何沈晓海总是“戏火人不火”?
尤其是在他决定转型之后。
尽管影视剧播出效果依旧优秀。
但声望却远不如从前。
沈晓海的演艺之路,究竟哪里出了问题?
2
大家知道沈晓海,多数是通过古装喜剧《机灵小不懂》。
2001年,他搭档张卫健和李冰冰,因饰演“表里不一”的宁王而爆火。
其热度险超过了两位重量级主演。
后又通过电视剧版《倩女幽魂》,名气再上一层楼。
这就导致了不少观众认为,“沈晓海并非内地人”的乌龙。
都说“世界的尽头是东北”。
而沈晓海,就是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伊春人。
沈晓海的童年经历堪称精彩。
他的奶奶在伊春的一处郊外盖了一所红砖房子。
那时候母亲羊水破掉,奶奶一道命令让父亲将母亲送到红砖房,还请来了最有名的接生婆。
这才让沈晓海顺利出生。
出生后,因为父母工作原因,沈晓海从小就跟在奶奶身边。
而当时的那片郊区,可谓是“猎人的天堂”。
冬雪铺了几层后,冬风大作,窗外还有狼的嗷呜声。
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变得很是内向。
在一次机缘巧合下,沈晓海学会了用舞蹈抒发内心的情感,也因此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后来到了 7岁的时候,父母将沈晓海接回身边上学念书。
可这却让他遭了不少罪。
沈晓海父亲是一名军人。
由此可以想象,父亲对他的教育必定十分严格。
所以顽皮的沈晓海小时候没少挨打。
而父亲威严的形象,也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中。
甚至在多年之后,成为沈晓海事业转型的一大“助推力”。
可在成为演员之前,沈晓海却有一个“舞蹈梦”。
甚至能够在当时小有名气,也完全靠“做梦”。
在16岁的某天晚上,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
醒过来后,沈晓海便将这场梦编排成了舞蹈。
紧接着,伊春文工团便将他纳入麾下,这才得以让沈晓海接触到了表演。
沈晓海在文工团中学了不少“看家本领”。
先是学习京剧武生,后又跟着话剧团学习话剧表演。
在采访中,沈晓海也说:
“伊春是我艺术梦想开始的地方。”
他全部有关艺术方面的学习和知识汲取,都在伊春。
当时极其流行“霹雳舞”,沈晓海学习表演的同时也没放弃自己喜爱的舞蹈。
热爱创作的他把这种流行舞蹈融入了中国元素,使他拥有了独属于沈晓海的“舞蹈动作”。
那时候,沈晓海的一次出场费就有一百块。
其他人会的霹雳舞动作沈晓海会。
但有时候沈晓海会的舞蹈动作,其他人却怎么都学得很艰难。
就这样,这个少年成为了伊春地区的“一代舞王”。
而多年后沈晓海回顾曾经,还是一脸的骄傲。
等到沈晓海再大一些后,父母还是建议儿子考一个好大学。
毕竟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只呆在文工团也不是个事。
优秀如沈晓海。
1990年,他分别报考了北影、上戏和军艺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最后这三所含金量颇高的艺术学校,都向沈晓海递出了“录取通知书”。
而在深思熟虑后,他选择了离家最远的上海戏剧学院。
少年背起行囊朝着梦想中的南方奔去,前途璀璨且光明。
3
离开家乡的那天,伊春的老师朋友们都来送别。
其中有一位名叫戴永琪的京剧老师,给沈晓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戴永琪老师应当十分喜爱他的这位徒弟。
他给了沈晓海一个信封,里面是他为徒弟准备的钱。
只是沈晓海反复推辞,并没有收下。
或许是不放心他小小年纪远赴他乡。
戴永琪老师自费买了张火车票,跟着沈晓海坐了两站火车。
在车上,戴永琪嘱咐他在外面要“礼下于人”。
当时的沈晓海并不能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,而老师也只是简单解释“求人办事要送礼”。
直到多年后,经历过岁月和现实捶打的沈晓海,终于明白了老师的“用心良苦”。
“礼下于人”。
老师真正要告诉他的,是要“谦虚、礼让”。
是“不计较”,“不要太在意得失”。
而这四个字,也成为沈晓海待人接物的“准则”。
沈晓海家境普通。
因此在到了上戏之后,他也要“勤工俭学”。
在霹雳舞上颇有成就的沈晓海找到了赚钱的“门路”。
他和徐峥一起找了一家夜总会,两人组队在夜总会跳双人舞。
五分钟就有3000块的报酬可以拿。
但这样的机会却不是天天都有,想要凭此“发家致富”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到了大二那年,沈晓海参演电影《我想有个家》,在电影中饰演配角“阿伟”。
角色戏份不多,甚至无关紧要,可却代表着他正式在演艺圈出道。
沈晓海俊朗的外貌让他得到了不少机会。
谢晋导演的古装剧《三言二拍》,他就在里面饰演了“王太”和“李朗”两个角色。
而到了毕业之际,沈晓海再次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才能。
自编自演的舞剧《母语》在当时获得了艺术界极高评价。
甚至还被亚洲文化协会邀请到美国发展,并收到了美国的“橄榄枝”。
但在国家大义面前,前途是如此不值一提。
沈晓海毅然决然地回绝了留美发展的机会。
如此优秀的人,怎么会被淹没在人潮中呢?
回国后,沈晓海便开始专心开拓自己的演艺道路。
而在2001年,一部《机灵小不懂》让他的事业登上巅峰。
一副正人君子模样,却表里不一的反派“宁王”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观众在痛恨他恶毒而牙痒痒的时候。
偏偏沈晓海又帅气非常,简直让观众“又爱又恨”。
可在宁王之后,沈晓海就被“画地为牢”。
成也反派,败也反派。
在“宁王”之后,沈晓海变成了国产剧的“反派小生专业户”。
虚假伪善的“大恶人”形象完全限制了他的戏路。
而沈晓海的心中,也一直有一个“军人梦”。
受父亲影响,他在拍戏的时候就渴望自己能够有饰演军人的一天。
为了打破限制,沈晓海开始脱下古装,饰演军人这类的正面角色。
但效果一直平平,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。
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军旅剧,是和李幼斌、殷桃等人拍摄的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。
沈晓海,并不是不能演正人君子。
只是观众对他的初印象实在太深刻,以至于难以解释他脱下古装,饰演别的角色。
2010年,沈晓海再度出演古装电视剧,果然掀起了不小的讨论度。
看来,困在“舒适圈”的并不是演员,而是观众。
除了在演戏方面的成就,沈晓海也开始转型当导演。
《猎魔》《铁血尖刀》《那些年那些事》,都是他导演的作品。
而曾经的翩翩公子郎,如今也留起胡子,变成了内娱“叔圈天菜”之一。
尤其是他在《庆余年2》中的演绎。
当叶重和范闲对话时,短短几句话就有一种“不威自怒”的感觉。
还有被贬后对女儿的一番嘱托。
都值得被称赞一句:
“好演员!”
结语
执着于转型的沈晓海错过了让事业再上一层楼的机会。
但随着年岁的增长,他也并不再纠结。
正如孙俪当初说过的一句话:
艺术生命是有限的,精力也是有限的没要学会塑造人物。
沈晓海就是如此,低调不炒作,专心拍戏。
对他来说,演戏是热爱,无论角色是什么,他都会用心对待。
只要对得起观众和自己,就够了。
看完记得关注@2号探秘人
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友情链接:
©Copyright © 2022 传奇手游风暴活动专区 All Rights Reserved.